煤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價格在合理區間波動,屬于正常的市場現象。但是今年后半年,煤炭價格快速上漲,連創歷史新高,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國家發改委稱之為“完全脫離供求基本面”,并“仍呈現進一步非理性上漲的趨勢”。
榆林市煤炭行業也隨同全國市場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起伏震蕩。
產量方面,1—9月份,全市生產原煤4.0254億噸,累計銷售量3.8626億噸,較2020年同期增長12.7%。10月份以來,部分煤炭“波峰”銷售價格高達2000元/噸,甚至3000元/噸。貢獻方面,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高于全省增速1.1個百分點,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0%。
1、價格高位震蕩的風險隱患
從消息面、政策面上看,煤炭價格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動力。通過調研看,榆林煤礦生產能力基本達到核定產能的上限,保供任務進度較慢,但受榆林煤炭品質優勢影響,煤炭供應局面仍將持續偏緊,價格穩中有漲、環比上漲的可能性還存在。
煤炭價格的高位震蕩,將帶來幾方面的風險隱患。一是下游用煤大戶利潤銳減。煤炭價格上漲使得煤炭企業利潤增加,但煤電、冶金、化工等用煤企業成本隨之大幅上漲,其產品銷售價格漲幅卻遠小于原材料價格漲幅,部分企業利潤減少甚至開始出現虧損;二是保供任務帶來安全隱患。超能力組織生產是煤礦重特大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保障安全生產,各煤炭生產企業根據煤礦核定產能按月有計劃地組織生產,但10月份下達保供任務后,打亂了煤炭企業的生產計劃,超出實際生產能力,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三是保供能源變成庫存煤炭。保供任務下達后,各煤炭生產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主動履行保供責任,但一些用煤企業產生了“恐高”心理,在簽訂保供協議后,或觀望推托,或借口運力不足,導致保供協議履約率不高,煤炭生產企業加足馬力生產的煤炭變為庫存。
2、推動煤炭保供穩價的建議
進一步釋放煤炭產能。督促煤炭生產企業嚴格按照設計和核定產能,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均衡組織生產。通過挖掘生產煤礦產能核增潛力、基本建成煤礦加快進入聯合試運轉、停工停產煤礦抓緊復工復產、允許煤礦釋放應急儲備產能等多種途徑,再釋放一批煤炭產能。特別是四季度,所有煤礦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滿負荷有序組織生產。在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期間保持煤礦正常生產,嚴禁隨意關停煤礦,嚴禁因個別煤礦出現事故“一刀切”區域性停產煤礦,確保煤礦在安全條件下能產盡產。對具備投產條件、因手續不全無法正常生產或達產的煤礦進行摸底,轉交有關部門予以協調解決,推進煤礦盡快合法生產。
引導煤炭價格回歸合理水平。督導各煤炭生產企業特別是國有煤炭生產企業要發揮保供穩價帶頭作用,重點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用煤需要,多簽中長期合同,嚴格執行中長期合同煤炭價格,帶頭降低市場交易煤價。將榆林作為試點,先行恢復征收煤炭價格調節基金,探索通過征收基金保障煤炭價格長期穩定在合理區間的路徑。研究制止煤炭企業牟取暴利、保障煤炭價格長期穩定在合理區間的具體政策措施。發改、能源、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充分運用價格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對違反規定的煤炭企業進行聯合懲戒,保障能源市場平穩運行。要以戰略眼光建立一套預警、大宗商品長期儲備等長效機制,時刻關注變化,適時進行調控,增強煤炭供應保障能力,減少資本力量參與炒作的空間。
落實用煤企業煤炭中長期合同。2016年以來實施“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礎價+浮動價”定價機制,兼顧了供需雙方利益,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穩定煤炭供應基本面,提高了煤炭行業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和高質量發展水平,煤炭上下游產業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我們要成立工作專班,安排專人負責,主動與煤炭生產企業、用煤企業對接,組織煤炭生產企業、用煤企業盡快簽訂用煤中長期合同,降低用煤成本,穩定發電供熱用煤供應,守住民生用煤底線。推動長協煤炭產品合同價格采用“綜合價=基準價﹢浮動價”的定價模式,合同簽訂價格為全年基準價,可根據煤炭市場價格協商浮動。所有合同都要納入信用監管范圍,定期了解煤炭生產企業和用煤企業履約情況,對無故不履約的企業定期進行通報或曝光,并納入信用記錄。
加強能源運輸保障。調研發現,部分用煤企業因無法協調到鐵路運力,導致我市一些煤炭企業生產的保供煤炭變成庫存。要成立煤炭能源運輸保障工作專班,摸清能源物資運輸現狀,制訂運輸保障工作方案,實行一事一處理,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建立重點企業聯席制度,“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全力做好煤炭運輸供需對接。
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著力排查異常交易、惡意囤積、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對于明顯超出合理水平的交易限制其運輸、裝卸,全力維護煤炭市場秩序。著力加強煤炭期貨市場穿透式監管,梳理排查異常交易,依法嚴厲查處資本惡意炒作行為并公開曝光,有效維護市場秩序,創造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
3、“雙碳”背景下我市煤炭產業發展路徑建議
科學研判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和煤炭消費演變趨勢,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雙重目標的客觀要求,順應這一要求,我市煤炭行業必須在技術、管理、結構上著力和突破。
技術破題。必須從煤炭生產開采過程中的低碳技術、煤炭洗選加工過程中的低碳技術、煤炭燃燒及轉化過程中的低碳技術、煤層氣及煤礦瓦斯減排利用技術、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等方面進行技術攻關,為我市主導產業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尋求新路。
管理控制。將低碳發展列為企業的戰略,從目標設置、組織保障、工作部署、資金投入和人員教育培訓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統安排,確保低碳發展的各項措施在煤炭生產銷售、轉化利用等各方面、全過程落實到位。
結構優化。堅持以低碳、高效和可持續為價值取向,在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上著力向清潔新能源轉變,在產品結構調整優化上著力向低碳產品轉變,在技術、工藝和裝備結構調整升級上著力向低耗、高效和環保方面轉變等。同時,加快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能源,從消費端解決零碳能源問題。
4、煤炭行業“黑天鵝”事件引發的思考
本輪煤炭價格短期快速上漲,高位大幅度波動,部分交易高價,創下歷史極值,在榆林煤炭發展史上尚屬首次。
榆林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全國產能大市和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板塊,肩負著國家21世紀能源接續地的重大使命。榆林煤炭可以牽動全國煤炭市場,國家發改委以5500大卡發熱值為標準確定噸煤指導價格,說明榆林煤炭價格已然成為全國煤炭價格的風向標。掌握好榆林煤炭在全國市場中的話語權,并有效發掘其所蘊含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態價值,是一個重要課題。
充分認識榆林煤炭維持高價位對本地下游關聯產業產生的深遠影響。一直以來,榆林煤炭以“三低一高”的優秀品質,深受煤電、化工領域的市場青睞,這一輪市場波動,榆林煤炭“唱了主角”,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市場品牌效益將更加突顯,即便在穩產增產保供政策措施下回調,價格也不可能回落到此前水平,較大概率會維持在每噸600元以上,這樣的價格,對直接或間接以煤炭為原料的火電、化工、冶金、載能等產業,會增加原料成本,擠壓利潤空間。同樣,這樣的價格,也會造成煤炭生產企業保量惜采、違約惜售。
充分認識榆林煤炭價格快速反應傳遞的市場信號中的經濟價值。將此次煤炭價格短期大幅波動稱為煤炭行業的“黑天鵝”事件,也許并不為過。供給與需求之間的較量,是市場規律,偶爾“失衡”的淘汰也符合“二八定律”。煤炭是工業“糧食”,是榆林的主導產業,當前的價格“維穩”,應對手段主要還是行政干預。理想的平衡,長期看來,必然會抑制企業生產的積極性。這次煤炭價格高度敏感、缺貨“恐慌”迅速傳染,恰是市場失衡的正常表現,適應失衡、穩定預期,需要研究煤炭價格波動傳導在關聯產業所形成的市場反應,掌握規律,運用規律,才能為政府、行業、企業制訂有效的預警、預判、應急之策提供參考。
充分認識榆林煤炭在科技日新月異突破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茖W技術進步是煤炭工業提升發展水平、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是加快煤炭企業挖潛改造的核心動力,能有效推動煤炭利用向安全、高效、潔凈、優質的方向發展。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和頁巖氣、可燃冰等非常規能源的開采、加工、利用技術日臻完善,清潔高效、環境友好、綠色低碳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利用取得突破,智能電網合理安排電能、自行調劑電能余缺,大容量、大規模儲能裝置可有效平滑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輸出,這些都將改變我國“以煤炭為主導地位”的能源消費結構。因此,要前瞻性地思考新型能源、替代能源等開采、加工、利用技術突破、完善后,榆林煤炭產業的發展方向。